第22章
天气日渐炎热, 绍兴城中的冰块, 瓜果还有凉水都供不应求。宋云宽接到调任,出知明州,不知为何竟鬆了口气。不进都城就好, 不在那人眼皮底下就好。
他又问那个来传调令的官员:「不知临安的提举市舶是由谁来接任?」
官员想了想:「暂由两浙西路的转运使大人兼任, 东府争议日久, 也没有决出合适的人选。他们应该是在等顾相復职,再做定夺。毕竟除了他, 旁人也不敢随意做主。」
中书现在是由参知政事莫怀琮暂领宰相之职,也便于对应前方的战事。但纵使如莫怀琮也不敢随意更改顾行简在时的政令, 以免引起上下官员的恐慌。
宋云宽想想也是, 都城的市舶司权责堪重,中书省也不会随意任命一个此前毫无经验的官吏,自己真是想得太简单了。
官员调任要求在一个月内到任, 否则将会受到处罚。宋云宽简单地收拾了一下, 又看了眼自己任职三年的府衙, 没有惊动任何人, 轻车简从, 就走马上任去了。
绍兴府的新任知府还没有到任, 但日子又恢復了平静。
夏初岚派人去裴家收回夏初荧的奁产,裴家上下竟然客客气气的, 分毫不差地还了回来。
二房众人看到一箱箱抬到堂屋里的东西,还有人在唱对,神色各异。
等那些人走了之后, 夏初荧咬了咬牙:「谁要她多管閒事的?这些东西便是给裴家又如何,夏家还缺这点钱吗?这样去讨回来,多丢人!」
夏谦斜了她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你给我记住,你们已经和离了,你姓夏!不管夏家有没有钱,这份奁产本就是你的,凭什么要留给裴家?你嫌丢人,当初就不该贴着裴永昭,让他轻看你。你们若早告诉我裴永昭丢官还敢算计夏家,我一定痛打他一顿!才不会如此便宜了他。」
夏初荧还是有几分忌惮长兄,况且以后的婚事还靠他,不敢顶嘴。韩氏连忙摆手道:「使不得!你是读书人,怎么能动手打人?你别忘了,中了乡试之后,是要覆审身份的,德行也很重要。」
乡试在八月举行,是科举的初试,各州府通过的人数皆有定额。通过之后,州府还会对试子的德行,服丧情况,背景,身体等等再进行核查,张榜公示。
上一次夏谦就轻鬆地过了乡试,主要还是看礼部试和殿试。礼部试也就是会试,第二年春天在都城的贡院举行,又称春闱。由知贡举担任主考,皇帝还会另外再指派两名副主考,还有国子监和礼部的官员共同参与出题。这些人会在春闱开始的前十几日被锁进贡院里头,防止考题外露。
顾行简连任两届知贡举,有传言说这届的知贡举还会是他。所以他的喜好和风格一直是试子们争相研究的重点,这才会出现他所编修的书一本难求的局面。
夏初婵拿了碟子里的一块蜂糖糕,边吃边说:「我听五妹说六弟要去考补试,现在天天往三房跑呢。」
韩氏讥笑道:「十二岁就想进太学,他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呢?不自量力。你三叔就更别提了,年轻的时候自恃才学,结果呢?在市舶司做从九品的公事做了整整十年,最后还是丢了官。也只有长房的人才拿他当宝。」
夏谦皱了皱眉头:「娘,三叔六弟毕竟姓夏,这里除了您也都姓夏。」
夏柏茂连忙附和道:「大郎说的没有错。六郎去考补试怎么了?孩子上进,总归是好事,你干嘛这么说呢?」
韩氏没想到父子俩都来说她,气得狠狠瞪了夏柏茂一眼。夏柏茂闭上嘴,又低头继续打算盘。萧音连忙说:「其实娘不是那个意思。她只是想,夫君当年考补试都觉得很难,六弟年纪还这么小,肯定会觉得更难。」
韩氏见终于有人站在自己这边,满意地看了萧音一眼:「还是阿音懂我。」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萧音是在刻意讨好她。
「反正也已经和离了,阿荧先好好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再做打算。」夏谦站起来,对夏柏茂和韩氏拜道,「爹,娘,我先回去读书了。」
韩氏连忙应好。现在二房最要紧的事就是夏谦考科举,只要他能考取功名,再加上夏家的财富,夏初荧和夏初婵出嫁时的身价也自是水涨船高。他们在人前也都能挺直腰板了。
萧音望着夏谦离去的背影,张了张嘴,又低下头。她知道夏谦不喜自己的性子,柔弱又没有主见,更不喜欢她在人前巴结婆母。可她能有什么办法呢?挣扎求存罢了。
到了月底,夏初岚循例在玉茗居的正堂见几个重要的账房和掌柜,听他们说本月的收支情况。夏家涉足的有茶行,粮行,质库以及海上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获利颇丰,三大港中,除了临安以外,在广州和泉州已经极具规模。
一位账房先生说:「姑娘,抽出了十万贯钱之后,账目的确有些吃紧。幸亏海事兴旺,进账颇丰,能稍稍弥补一些。」
事实上,自从听到夏家捐了十万贯之后,为夏家做事的人都有些紧张,生怕夏家受到什么影响,断了他们的财路。可今日见到夏初岚以后,看她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这些人的疑虑也都打消了。
夏初岚支着下巴说:「暂且提高质库的月息为八分,近半年除了必要的支出以外,不要再有大笔的买卖。手中閒置的商舖,货物也都儘量出手,换得铜钱用以周转。各位放心,十万贯夏家能拿得出来,绝不会影响到各位的生计。」
众人听到她这么说,心里的大石总算落了地,齐声应是。有一个掌柜上前说道:「姑娘,我有一个想法。临安距离绍兴很近,又是都城,人口浩繁,州府广阔。我们为何不考虑把铺子开设到临安去,或者利用临安的港口呢?这样一来,便可开源。」
其他人纷纷附和,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对于临安的繁华,时人有种近乎疯狂的嚮往。
「临安商贾云集,富者比比皆是,且百业兴旺。如果我们贸然在临安开设店舖,购买船隻,未必能够成功。但诸位的建议我会考虑,今日便到这里吧。」
账房和掌柜们留下手中的账簿后,纷纷退出去,还在议论临安。夏初岚侧头看向窗外,不知何时,橙红的石榴花已经开成了一片,如美人脸上的胭脂残红。
那人回到临安之后,当真是渺无音讯了,也许不会再见了吧?
她并不后悔那日的举动。不能因为害怕面对结果,就去避免一切的开始。这样至少能没有遗憾。
「姐姐,先生给我寄书来啦!」夏衍从外面跑进来,手中抱着个青布包,显得十分兴奋,像个小麻雀一样,「不仅是《论语集注》,还有《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还有好几本!先生怎么这么神通广大?这些书现在市面上一本都买不到了。姐姐,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呀?你可知道他的姓名?」
夏初岚抬手摸了摸额头:「应该是……教书的先生吧。未问过姓名。」
「不可能!先生的谈吐见识,绝不简单。」夏衍很肯定地说道。虽然只见过一面,却对先生说的话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夏初岚敲了下他的额头:「你才见过他一面,知道什么?他教书的地方在国子监,自然了得。」
「怪不得,怪不得!先生真是太好了,我去临安,一定要当面谢谢他!」夏衍抱着书,如获至宝,摸了又摸。这几本书别说是考补试,考科举都是可以的。只不过很多应试的试子求不到,用别的书代替。就算有,也只得其中一两本,不可能这么全。
思安抱着另一个包袱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六公子,您跑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