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页
见到云朔城的城墙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来接亲的依旧还是图勒王的叔叔,日逐王阿鲁亥,阿鲁亥在见到刘元乔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大魏远道而来的公主,本王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为你接亲。”
将刘元乔交到阿鲁亥手中,大魏这边送亲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晋阳军、关陇军以及刘元嘉率领的羽林卫便在此告别,各自踏上归途。
刘元乔不是第一回嫁,并没有前两回心惊胆战、万般不舍的感觉,倒是刘元嘉依依不舍的,用说得一点也不利索的图勒语问日逐王能不能再随行一段。
日逐王为难地皱眉,“世子,您是独自一人随行,还是要带上您身后的五千羽林军呢?”
“不随,不随,”刘元乔连忙将刘元嘉拉到一侧,“这条路我不是第一回走了,不会有事的,你还带着皇兄的羽林军呢,赶紧回长安复命要紧。”
于是刘元嘉一步三回头地也离开了云朔。
到达日曜城的那一日,阴雨连绵多日的天一下子便放了晴。
日逐王比约定的日子提前了五日将人送到了日曜城,彼时燕祁正在皓城。大魏那一边的国书昭示天下后,南图勒这一头倒并没什么异动,北图勒那边截然相反,数个部族蠢蠢欲动,燕祁揪了几个冒头的恩威并施,再不济痛打一顿,其余的那些见现下在燕祁手中讨不到什么好处,便偃旗息鼓了。
按照燕祁的计划,她在皓城再多留一日处理善后之事,然后往日曜城赶,如无意外恰好能迎接刘元乔入城。
觉得没有意外的时候,便常常会发生意外。
刘元乔在日逐王眼中就是个很能折腾事儿的烫手山芋,恨不得在云朔接了人转头就将人交给燕祁,免得夜长梦多,途中节外生枝,哪知道他紧赶慢赶将人送到了,日曜城的城主克留西却告诉他,燕祁王不在。
阿鲁亥本想丢下人就立刻离开,反正他将人送到了,但是克留西说什么都不让他走,“王汗让您迎亲,您就得将人完好无损地送到王汗面前才算,王汗不在您就要将人丢下,这算怎么回事?”
阿鲁亥觉得哪里不太对,但是他又反驳不了克留西的话,因为燕祁的命令的确是要他将刘元乔完好无损地送到她面前,阿鲁亥无奈隻好在日曜城暂留几日。
几日后,燕祁风尘仆仆赶回日曜城,在城墙下见到了旷别已久的刘元乔,顿时有些傻眼。
“你怎么到得这么快?”
“快?妾倒想问一问王汗,怎么回来得这么慢?”
全文完。
注释:
【1】《礼记》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番外(乌玄篇)
大魏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年正旦下诏改元“新安”,如今是新安四年,乌玄九岁。
九岁的乌玄隻去过大魏一次,是在新安二年的正旦,也就是前年的正旦,那一次他跟着燕祁和刘元乔两个一起去大魏参加新安帝嫡长女新安公主的周岁礼。
新安公主名讳刘妩,是新安帝的第一个孩子,郑皇后所出。据说这位小公主还未出生时,就在母亲腹中经历了干武末年那一段祸起萧墙的腥风血雨。郑皇后怀孕时历经坎坷,新安帝一度担忧皇后腹中子嗣难以为继,等到公主降生,新安帝才彻底松了口气。因公主出生在新帝登基的第一年正旦,正遇上改元,于是新安帝便没有按照大魏礼法的规定,以地名为其封号,而以年号“新安”作为她的封号,新安公主出生的第二年,郑皇后生下皇长子,新安帝为其取名刘熹。
新安四年,刘妩四岁,刘熹三岁,这一对姐弟于此时的乌玄而言,只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九岁的乌玄和众多图勒男儿一样,已经能够熟练地策马驰骋草原,拉弓射天狼,加之燕祁和刘元乔都不拘着他,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跟着左右大将出入军中,甚至去战场见识一番。
其实自从南北一统以后,图勒四境并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由于如今的图勒王燕祁是个女王,四境之内总有那不甘心臣服的妄图取而代之,所以小规模的挑衅还是会时不时发生一下。宵小之辈还轮不到燕祁王亲自出手,出征的主要是燕祁王帐下的左右二军。
除了偶尔行军,乌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弯弓骑马射箭,以及读书,教他的老师是刘元乔,大魏的公主,图勒的王后。
乌玄以为这样雷打不动的日子还要过去很多年,燕祁王才会真正允诺让他入军,结果九岁这一年,他刚过完生辰,图勒就来了一名使臣。
听说使臣是从大魏来的,名叫安平。
乌玄并不在意这名使臣叫什么,来做什么,反正与他无关,可是某天当他像往常一样,于巳时携着昨日未读完的书简去王后老师那里听课时,却发现老师并没有跽坐在案几后等他,而是在收拾包裹。
乌玄轻轻走过去,好奇地问,“老师,您要同王汗出远门吗?”
刘元乔将收拾好的包裹递给春芜,又叮嘱秋芃好好检查一番,才笑眯眯地对他说,“不是吾要出远门,是你。”
乌玄握着木简的手紧了紧,“老师要送乌玄去何处?”
“吾同燕祁王商量了一番,”刘元乔摸了摸乌玄的头,“以你如今的水准,吾已经教不了你了,明日安平就回大魏了,你随他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