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杜家二房觉得杜三嫂完全是拿他们二房的钱来供大房的孩子读书,这完全是在割他们的血肉,因此也提出了抗议。
杜家这一次的析产矛盾闹得有点大,兄弟俩快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为了防止他们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乡里的人都劝杜段还不如早点分家算了。
迫于多方压力,杜段最终无奈同意了不分家,隻析产。
在里正及杜家亲戚等人的见证,杜段将家中的财产分为五份,他跟妻子梁氏一份,占一成,长子杜大郎占大头,分得四成家产,他们两老死后,他们的那一份也由长子继承,所以杜大郎实际上是占了五成家产。杜二郎占三成,杜三嫂隻占一成,剩下一成则是还未出嫁的杜佳云所得,作为她的嫁妆。
析产之后,除了杜佳云之外,其余三房都得给他们养老的钱,每个月各给五百钱。
原本杜段想让杜三嫂给更多,但是杜三嫂这些年早已把脸皮给磨厚了,她一个劲儿地哭穷,反过来让他掏钱出来拯救杜记食斋。
杜段想着杜记食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让他掏钱,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他拒绝了杜三嫂,杜三嫂便隻肯给跟大房和二房一样的养老钱。
……
析产的事了结后,杜三嫂便借口带着孩子去找冯佑民、梁姻他们借钱,重振杜记食斋。
因隻析产而不分家,所以杜段跟杜大郎、杜二郎依旧住在一起。不过碍于两房的矛盾越来越深,杜二郎开始择地另外起房子,这钱自然是他们二房自己出。
杜二嫂也问过杜三嫂要不要一起修建房子,她们两家可以做邻居。
杜三嫂却看穿了她的真实目的,只要她把房子建在二房的房子旁边,自己出钱出力不说,以后有个什么意外,那这房子毫无疑问将会被二房占了去。就算她还健在,但她长期在州府这边开铺子,家里没人,二房便可以借着帮忙打理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将房子侵占。
因此,杜三嫂并不想被二房占便宜。况且,她当初开糕饼铺的时候,便已经买下了那里,以前瞒着杜家人,现在就没必要刻意隐瞒了。
杜二嫂发觉杜三嫂对她日渐疏离。
以前杜三嫂每个月会带着孩子回乡一次,现在两三个月不会回来一次不说,就算回来也不再带孩子回。
乡里进城比较麻烦,杜二嫂还是找到了一个机会,跟杜二郎进了城去找她,然后得知孩子在学堂读书,他们压根见不着孩子的面。
小孩子的忘性很大,尤其是几岁的年纪,一个月不见兴许都想不起亲生父母长什么样了。长此以往,这个被过继出去的孩子就真的不认他们这对亲生父母了!
他们着急,却没法跟杜三嫂说实话,而且他们从杜三嫂疏离的态度中察觉出了什么。
以前杜三嫂带孩子回乡,为的就是麻痹他们,让他们以为就算把孩子过继出去了,孩子最终也隻认他们为父母。这样一来,无论杜三嫂赚多少钱,最终都会落到他们二房的手中。
可一旦杜三嫂不让孩子跟他们见面,这个孩子以后还会认他们,还肯心甘情愿地将钱拿给他们花吗?
他们这个时候才察觉到上当了,然而他们没有任何证据,杜三嫂对他们都是“不承认、不否认、不负责”的态度,任由他们怎么说,她都不为所动。
杜三嫂在这里经营了一年半载,还有司法参军林璠,及州府衙门的胥吏撑腰,杜二郎和杜二嫂压根就不敢在这儿闹事,只能憋着一股气回了家,然后找杜段诉苦。
但杜段能怎么样呢?且不说他跟杜三嫂没有血缘关系,哪怕杜三嫂是他的儿媳,这时代可不禁止寡妇改嫁,一旦杜三嫂改嫁了,那跟杜家可就完全没关系了,他就算去报官,也奈何不得杜三嫂。
杜段马后炮地说:“我就说,一个能在同行的诋毁与排挤中撑起一家铺子的女人能是什么善类?”
……
杜三嫂没了后顾之忧,剩下该发愁的就是杜佳云了。
她在夏馆这儿当奴婢已经四年,还有一年,契书便到期了。杜段虽然嘴上骂她,但从他给她准备了嫁妆来看,他依旧没有放弃操持她的终身大事的打算。
对此,洲渚劝杜佳云主动出击。
议亲
杜家兄弟阋墙, 闹出析产的事后,杜段觉得面上无光,怕出门被人笑话, 便整日窝在家中。
杜大郎和杜二郎这边消停了,然后杜佳云便整日往家中跑。
杜段以为她又要整什么么蛾子, 孰料她道:“爹、娘,我今年二十了, 是时候考虑终身大事了。”
她这积极的态度令杜大郎和杜大嫂生疑,杜段却以为她是想开了,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那我改日找媒人帮你说媒。”
“嗯嗯,谢谢爹娘, 不过,我可能会提一些条件。”杜佳云微微一笑。
杜段觉得有些不对劲, 但对说亲的人家有要求不是很正常的吗?他没多想, 点点头, 应下了。
媒婆上门后, 杜佳云便道:“我要求门当户对, 不过分吧?”
众人颔首:“门当户对才是正理。”
“我有嫁奁千贯,所以彩礼也须得千贯。”